萝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11-03 11:04:13 来源:

萝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草 案)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要求编制,是今后五到十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关系我县发展全局,对全面提高我县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发展向心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围绕财源抓经济,突出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萝北县(县属)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75.3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19.7亿元,是2005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6.5%。人均GDP实现2.3万元。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6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3.4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3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8.9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0.4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5.6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422元,年均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931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之比由2005年的32:14:54调整为2010年的31:24:45。

(二)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发展。种植业喜获丰收。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5亿斤,比2005年增加3.3亿斤。粮食平均亩产326公斤,比2005年增加196公斤。畜牧业发展稳中有升。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45万头,是2005年的2.3倍;生猪饲养量达到28万头,是2005年的1.6倍;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是2005年的1.9倍。此外,渔业养殖面积达到7800亩,水产品产量1100吨,渔业产值实现840万元;林业完成造林绿化4.1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83.45万亩,森林管护329.08万亩。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得到夯实。实施了水源建设、“引嘟入凤”和干渠清淤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新打抗旱井2656眼、新建临时泵站76处、新修节水渠18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6万亩。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丰硕成果。推广新技术22项,培训农民7万人次;创建国家和省级粮食高产示范区7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个、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86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旱作节水技术4.8万亩;新建水稻育苗小区24个,标准化育秧大棚2657栋,全县水稻标准化育秧率达到85%。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累计投资1.7亿元,完成了两批27个省市县级试点村和示范村建设,建成自来水、有线电视、公路桥涵、农村沼气和文化活动场所等村级项目116个;全县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为所有行政村配齐了文体和医疗场所和设施,基本普及了宽带上网;大力开展了农村“四清四改”环境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全省首创为全县63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文化教员。

(三)工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形成了以石墨、水泥为主的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群和以乳业、米业、肉业、酱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的工业格局。重点行业突显拉动作用。石墨行业已形成占全国石墨精粉产量1/3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9%,销售收入6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水泥行业年产11万吨水泥,实现产值3794万元,利税555万元;乳业年加工1700吨鲜奶,实现产值5780万元;重点工业项目先后上马。望云峰风电、完达山乳业、兴汇粮食、祥鹤木业、宝泉药业、宝泉酱业、北大荒肉业、宏图米业和延军水泥粉磨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南海石墨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柔性石墨、石墨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工业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省规模上企业12户。全县地方工业增加值实现3亿元,年均增长30.9%,工企利税实现7200万元,年均增长24.7%;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95亿元,年均增长14.9%,工企利税实现5800万元,年均增长17%。

(四)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新上马重大项目48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16个,超千万的项目32个。工业:南海石墨深加工、环山220千伏输变电、兴汇热电、兴汇粮食深加工等26个项目;农业:烟筒山渠首、西水东调“引嘟入凤”、农村安全饮水等5个项目;基础设施:绥嘉公路改建、凤翔镇供水改造等4个项目;旅游:名山旅游名镇、太平沟黄金古镇、名山沿江公园等7个项目;商贸物流:对俄贸易中心一期工程和2.5万吨粮食仓储2个项目;社会事业:县中医医院、第一中学校舍安全工程等4个项目。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累计完成35.4亿元。其中:市域外资金25.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9.8亿元。

(五)旅游业稳步推进。开发龙江旅游新干线和“两峡一岛”水陆循环线路;建成名山沿江、名山岛、龙江三峡等旅游风景区;开工建设名山旅游名镇和太平沟黄金古镇等项目;完成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树上人家”、“水上人家”、空中栈道和江上浴场等景点建设;建成界江国际大酒店、太平沟旅游接待中心。成功举办3届“中国·萝北中俄犹国际戏水狂欢节”。萝北县被列入全省十大旅游集合区,名山镇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旅游名镇。“十一五”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3亿元。

(六)对外贸易企稳回升。通过强化协调服务,取消口岸各项管理收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开通直达至俄的客运专线,进一步优化了口岸通关环境。通过在俄罗斯开展森林采伐、房地产开发、黄金开采等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对俄经贸合作领域。“十一五”期间,进出口贸易额累计10亿元,年均增长24.8%;出入境人员累计18.6万人次,年均增长33.6%;进出口货物累计44万吨。

(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对区域内的大气、地表水和环境噪声进行了科学监测,实施了“治烟、保洁、控声、增绿”环保专项活动,实现了每年减少烟尘排放量29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1吨,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实现下降7%,我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名山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

(八)城镇、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末,城镇道路长度67公里;道路面积70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0万平方米;供热管网长度2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95万平方米;供水管网长度增加40公里,县城内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排水管网长度20公里,污水排放总量100万立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8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3%;安装路灯1000盏,实现亮化道路长度20公里;新建楼房29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9000平方米;改造棚户区9万平方米;县内公厕全部改建成了水冲式公厕,环卫车辆增至16台。“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3.99亿元,建设公路总里程405.85公里。

(九)民生保障工作得到加强。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养老保险金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建立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因病致贫家庭、低收入家庭等社会救助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出“八统一”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建成二十里河林场老年服务中心和萝北县老年服务中心,解决林场职工、城镇“三无”人员和城乡寄养人员的养老问题。我县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补涨政策。通过采取企业和社区吸纳、开发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和政府扶持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就业,五年累计安置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十)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事业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县获得“国家级科技先进县”荣誉称号,建成省级石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萝北县果树场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开发新版政府网站和协同办公系统(OA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成功向上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3个、省级科技项目12个,组织实施了县级科技项目56个;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1所学校做了抗震鉴定。建成寄宿制中学、朝鲜族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幼儿园新楼和高中综合实验楼等教学设施。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初中到县城、农村小学到乡镇集中办学模式,使城乡学生享受到了同等教育资源。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2010年高中升入二本以上188人;文化体育事业成果显著。建成多功能为一体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和全省县级一流的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村级篮球场和26个农家书屋。出版了首部反映萝北历史文化全貌的“六大文化”丛书。成功举办萝北县第八届全民运动会和庆祝建国60周年、建县百年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建成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翻建县中医医院住院部,完成肇兴镇、东明乡、环山乡和团结镇卫生院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健全甲型流感、手足口病、布病等疾病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控制疫情,提高了全县各级医疗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提高了补偿标准,到2010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26%。免费开展全县学生、新婚人员婚检和农村妇女体检;“十一五”期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平均为7.49‰、2.52‰。此外,广播电视、邮电通讯、保险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总体上看,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方式转变不快,工业经济仍处于粗放型的开采、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规模效应不突出。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入增量部分不能满足支出需求,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外经贸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受国内外环境、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突出。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内环境看,内生型经济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基点,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县经济增长空间。从省内环境看,“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区域布局合理,涵盖三次产业,涉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为我县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一)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为我县争取国家更大支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谋求区域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三是随着国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我县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四是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我县建设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壮大北国风光特色旅游业、对俄经贸产业,发展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条件。

(二)不利因素。一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深加工利用项目相对较少,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大。三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入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四是在发展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与周边县份相比,我县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建设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五是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各种新旧矛盾交织,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有利,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我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 指导方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到202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八大产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经贸多元化、旅游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进步,推动文化发展,注重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萝北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依托萝北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完善发展措施,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区域发展的原则。坚持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域合作组织机构,扎实推进各方面的合作,深化区域内资源整合,联手开发项目,努力开创区域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优先,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措施,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创新型县区。

第四章 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把我县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新材料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石墨产业基地、省级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胜地、对俄开放合作前沿阵地,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实现“生态、平安、和谐、富裕”的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 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35%。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5%。在此基础上,力争实现“717”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8.9%;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51%。

——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突出发展一产畜牧业,重点发展二产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15年,三次产业之比为28:35:37。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降低18%,总人口控制在9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11万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公共服务迈出新步伐。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70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五年转移劳动力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2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3亿美元,年均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64万美元,年均增长15%。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经济发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9.7

40

15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2955

46000

15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3.4

7

15.5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9

40

35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值(万美元)

4700

23000

40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380

764

1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6

11

15

预期性

结构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

37%

——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8

1

——

预期性

三次产业之比

31:24:45

28:35:37

——

预期性

资源环

人口自然增长率(‰)

2.52‰

4‰

——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万亩)

111

111

——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42.7%

45%

——

约束性

万元GDP能耗降低(%)

20%

18%

——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

2%

10%

——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7%

90%

——

预期性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10.5

——

预期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人)

6898

7000

——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

100

——

约束性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5】

1.75】

——

预期性

五年转移劳动力(万人)

6.5】

7.5】

——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1%

4.0%

——

预期性

居民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22元

2.5万元

15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931元

2万元

15

预期性

注:2010年为预计数;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二)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15%,人均GDP达到9.3万元。三产之比为26:41:33。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年均增长10%。使萝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合理、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富裕。

第五章 倾力打造“两大基地”,着力壮大“八大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八大产业”的战略构想,通过重点抓好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以及着力推进新型能源、建材、林木加工、中医药材、山特产品开发、特色旅游、商贸物流和对外经贸八大支柱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使我县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一)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现有采选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抓好球形石墨、石墨增碳剂、柔性石墨等石墨深加工项目;集中力量研发高纯石墨、电池石墨、硅化石墨等高档石墨制品。到 2015年,年产球形石墨10万吨,石墨增碳剂5万吨,柔性石墨3万吨,负极材料5万吨,高纯石墨8万吨,锂离子电池1.2亿安时,石墨产值达到280亿元,利税27亿元。积极推进电工级氧化镁、腐植酸、褐煤开发等矿产资源的建设项目,推动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深入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硅石、菱镁、石灰石、腐植酸等矿产资源进一步详查详勘,取得第一手资料数据,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开发规划,为今后有效掌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2015年,力争把萝北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石墨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材料示范基地,全力打造成中国石墨城”。

(二)努力抓好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做强米业。整合县域内大米加工企业,组建萝北米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发展精制米、无污染有机米等高品质大米深加工项目。到2015年,年产有机大米15万吨,精制大米25万吨,年产值25亿元,利税1000万元。稳步发展乳业,重点开发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全脂奶粉、酸奶等乳业终端产品,2015年,年加工鲜奶20万吨,年产值6亿元,利税4000万元。做大肉业。重点抓好双汇北大荒技改扩产项目,2015年,年产肉制品2万吨,年产值3亿元,利税2000万元。积极发展酱业。重点抓好大豆酱及调味食品、纳豆食品、香其酱等建设项目。到2015年,年加工大豆制品6万吨,年产值3亿元,利税1000万元。大力发展玉米和南瓜加工业。抓好南瓜乙醇一期1万吨示范工程和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谋划开发酒精下游产品,大力发展南瓜粉、口服液、酒等南瓜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到2015年,年加工玉米30万吨,年产值3亿元,利税1000万元;年生产南瓜制品1.5万吨,年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

(三)继续壮大新型能源产业。风能,重点抓好杜家山、岩花山、曙光、四方山和沙田山等风电场建设项目。到2015年,萝北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水能,重点抓好水库建设,谋划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到2015年,水库容量达到288万立方米。生物质能,重点抓好生物质发电和秸秆发电建设项目。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太阳能,采用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太阳能应用,到2015年,使我县利用太阳能普及率达到30%以上。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利税4000万元。

(四)做大做强建材产业。重点抓好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生产线、水泥磨粉、石墨尾矿烧结砖等建设项目。同时,依托我县石灰石资源优势,谋划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项目。到2015年,年产水泥300万吨,石墨烧结砖1.6亿块,白灰30万吨,步道砖、墙体砖5000万块,普通陶瓷砖1万吨,特种陶瓷1000吨,节能环保砖5亿块。新型建材产业年产值达到3亿元,利税3000万元。

(五)快速推进林木加工产业。以祥鹤木业为依托,重点开发实木门、实木家具和高档装饰板等建设项目,到2015年,年产实木家具15万套。林木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3亿,利税2000万元。

(六)倾力打造中医药材产业。抓好宝泉药业七味刺榆颗粒、芪风固表颗粒等建设项目。建立五味子、黄芪、板蓝根等中草药基地。到2015年,五味子、黄芪、板蓝根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中医药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利税1000万元。

(七)全面启动山特产品开发产业。谋划建设营养固体蜂蜜食品加工厂、干制山野菜加工厂和蒲公英降糖活性茶加工厂。积极推进参茸林蛙卵油口服液、红松籽仁系列食品等建设项目。到2015年,山特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八)进一步壮大特色旅游产业。“龙江三峡、界江之都、俄犹风情、生态萝北”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产业战略升级。景区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名山界江风情展示区建设,总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540万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375万平方米,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其中:新区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主要由滨水旅游接待区、俄犹商业街和滨水生态居住区组成。2015年,把名山界江风情展示区打造成黑龙江界江上北国风光最具特色的旅游开发区、多元文化融合的犹太风情景区和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区。太平沟黄金古镇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总投资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黄金古镇居住区、淘金体验区、观江风景区等。到2015年,把太平沟黄金古镇休闲度假旅游区打造成全省全方位展示黄金文化、掘金历史和最具民俗风情的旅游景区。嘟噜河湿地生态观光区建设,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发水上竹排、观鹤、赏荷花等生态游项目,建设湿地公园、景区道路等。2015年,把嘟噜河湿地生态观光区打造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省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同时,举办好中国·萝北中俄犹国际戏水狂欢节和中国·黑龙江鹤岗国际界江旅游节等旅游节会,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2015年,打造成“南海北江”的旅游品牌,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

(九)培育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和配套完善的大贸易、大流通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打造友谊路商业圈。大力推进连锁超市、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商业网点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进一步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鹤名铁路、名山第二港区、港区内仓库、货运站等建设项目。抓住铁路建设的重大机遇,重新规划布局物流产业,形成铁路物流中心。壮大县内现有物流企业,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现代物流业务。2015年,萝北县的商贸物流业将形成网点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经营业态先进、竞争规范有序、辐射功能强劲和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收入达到5亿元。

(十)加快发展对外经贸产业。抓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减免口岸各项管理收费,进一步改善口岸发展环境;巩固和深度开发俄罗斯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日本、韩国、丹麦等与我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的新市场;抓好石墨、建材、木材加工、农副产品等大宗地产品的出口同时,积极推进木材及其深加工产品、锰矿、铁矿等矿产资源的进口;大力引进和壮大外经贸主体,促其做大做强,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实力;建立对俄绿色蔬菜、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出口基地,并在俄罗斯建立域外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加工基地。2015年,赴俄土地开发8万亩,房地产开发10万平方米。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亿美元,年均增长40%;口岸过货达到40万吨,年均增长106%;出入境人员达到18万人次,年均增长20%。

第六章 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工业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达产增效。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包企制度,及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和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确保石墨、酒精、米业、乳业、肉业、酱业等重点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和消化新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加大自主研发能力,做大做强企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着力抓好企业“品牌”培育。做好“奥宇牌”石墨、“兴汇牌”酒精、“黑龙峡牌”、“秋玉牌”精制米、“降雪儿牌”南瓜系列产品和“汪海洋牌”玉米脱粒机的品牌培育工作。到2015年,努力打造3个省或国家级著名品牌。全县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以上,工企利税增幅达到15%以上。

(二)加快发展园区建设。云山矿产资源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17.6万平方米。抓好园区内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园区开发石墨深加工项目,提高我县石墨附加值。同时,在鹤北开辟石墨精深加工基地,2015年,力争汽车用动力电池和电池负极材料等5个石墨深加工项目落户园区。兴汇粮食深加工园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加大对现有企业扶持力度,促其扩大产出规模;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我县玉米的附加值。到2015年,力争把兴汇粮食深加工园区建设成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园区之一。名山进出口加工园区,规划面积70万平方米。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环境,降低进驻门槛,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县域外企业进驻园区。到2015年,园区内企业达到15户。力争把名山进出口加工园区建设成黑龙江省最具活力的综合性进出口加工园区。鹤北林业局林木加工园区,规划面积80万平方米。依托国内外丰富的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林木深加工产业。以祥鹤木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向国外市场出口实木家具的规模。到2015年,力争把鹤北林业局林木加工园区建设成黑龙江省著名的实木家具出口园区。

第七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基地。粮食基地建设。以团结镇和东明乡为中心,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粮食主产乡镇建立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和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9亿斤。县属水稻、玉米和大豆基地面积分别达到40万亩、48万亩和20万亩。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建设以凤翔镇为中心的生猪养殖基地。到2015年,发展千头以上养猪场45个,500头以上养猪场90个;建设奶牛“两带一镇”基地。到2015年,发展奶牛专业村16个,100头以上奶牛专业大户14个。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4.5%;生猪饲养量达到43万头,年均增长10%;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年均增长15%;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建设冷水鱼养殖区、驯化鱼养殖区、稻田鱼养殖区、休闲游钓养殖区、河蟹养殖区。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2015年,建成A级绿色食品基地50万亩,其中国家级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基地30万亩;食用菌栽培达到2200万袋,菌类产品达到2800吨,山野菜加工量达到60万吨。

(二)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的覆盖率,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达到50%;实施“良种”工程,全县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进产地认定和质量认证,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和动物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抓好防疫工作,加强产地检疫,强化动物产品检验,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疫情监控。

(三)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种植业,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其它经济实体,到2015年,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达到30万亩;优化畜牧养殖结构,完善畜牧业优惠政策,加大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力度,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和综合素质,实现农民增收多渠道;支持农民经纪人围绕优势产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并达到组织民办化、运行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品牌化的标准,到2015年,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农民经纪人达到300人,带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大对乡村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兴建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粮食烘干、柳编等乡村企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7.5万人次以上,带动农民增收累计7亿元以上。

(四)继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在加强农田土地平整、农田防护林、农田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现有工程防洪兴利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塘坝、护岸、堤防等水利工程。为进一步提高耕地灌溉能力,建设江萝灌区、凤翔灌区等灌溉工程。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抓好萝北县鹤环水土保持流域治理规划建设项目。到2015年,我县河流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涝面积达到6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达到169.37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35%,自流灌溉面积达到26万亩,农田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灌溉保证率达到75%。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一城八区,十二个样板村”。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屯向县城或乡镇驻地集中,建设以八个乡镇驻地为中心的人口居住聚集区,撤并村屯居住点,实现农民居住城市化、社区化。同时,抓住名山旅游名镇建设契机,加快景区景点、社区居民建设步伐,把名山村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样板村;太平沟乡重点突出以“黄金古镇”为主题的太平沟村沿江公园、农民新区、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把太平沟村建成黄金体验游样板村;东明朝鲜民族乡重点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群,把红光、新胜、东明、黎明四村建成朝鲜族特色民居样板村;凤翔镇重点建设居民社区,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把卫东村建成居民社区样板村;团结镇围绕经济发展,把红卫、新垦、东胜三村建成经济发展示范样板村,辐射带动周边16个村屯加快发展经济;鹤北镇重点按照汉族居民特点,把长胜村建成模式、颜色统一的汉式民居样板村;环山乡借助山区优势,把尖山村建成采撷蘑菇、山野菜、药材等山野产品采摘经济样板村。同时,建设好农村水、电、路、住房、沼气等项目。2015年,使萝北新农村建设成果位于省级前列。

第八章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建设、谋划和储备的项目共221个,总投资173亿元,其中:工业:南海、溢祥、贝可倍、贝特瑞、鑫顺、海达石墨深加工项目、宝泉酱业5万吨绿色大豆酱及调味食品项目、双汇北大荒技改扩产项目、宝泉制药七味刺榆颗粒项目、祥鹤木业木材深加工二、三期工程等69个项目,总投资82亿元;农业:英瑞斯生猪养殖大型沼气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梧桐河护岸、黑龙江堤防、人工造林、森林培育等47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旅游:名山界江风情展示区、太平沟黄金古镇休闲度假旅游区、嘟噜河湿地生态观光区共3个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商贸物流:友谊路商业聚集区、中俄商贸城建设项目、日用品配送中心等11个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对外经贸:对俄房地产开发、对俄森林采伐及林木加工、对俄黄金开采、境外锰矿开发等12个项目,总投资7亿元;基础设施:鹤北至名山铁路建设项目、哈肇公路梧桐河大桥至名山段建设项目、名山第二港区建设项目、凤翔镇城镇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等43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科教文卫: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及石墨深加工技术攻关、第一中学校舍安全工程、第三中学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图书馆新馆等项目15个,总投资近2亿元;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就业实训基地、公安业务用房、城乡老年公寓及农村标准化社区等21个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项目库。把涉及工业、农业、旅游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列入“十二五”项目库,建立项目库子库,做好项目的谋划论证,每个项目子库至少储备20个,力争达到40个具有乙级资质的可研项目充实项目库。严把项目管理关,成立项目监督检查管理办公室,对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过程、项目验收等整个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同时,按照国家、省的投资方向,及时了解掌握投资动态,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到2015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达到20亿元。

第九章 加快城镇建设,夯实交通基础设施

“十二五”期间,构建以县政府所在地凤翔镇为中心的生态园林小城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一)加快城镇建设。凤翔镇是萝北县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物资集聚与扩散中心、信息中心。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凤翔镇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建设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和谐社会环境、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人居环境以及方便快捷的物质与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和安全、舒适、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将凤翔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稳定、环境优美、管理高效的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极具吸引力的综合型小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萝北地标性建筑、休闲广场和主题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内交通要道,新建北四道街,新修20条水泥路,翻新破损水泥路面,并在人流集中区域新建停车场;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进一步扩大棚户区、廉租住房建设工程;提高供热、供气能力,完成集中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以及煤气管道建设;完善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设施和其他各项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加强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通过抓好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净化工程、硬化工程等外部环境建设和文明工程等内部环境的建设,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同时,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建立网络化、连锁化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镇绿化率达到22%,把凤翔镇创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森林生态名城。

(二)构筑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公路继续坚持“三网并重”的方针,抓好高速公路联网建设工程和干线路网改建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公路网和“通畅”工程建设。到2015年,省道一级公路达到98.1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34.9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扩建总里程达到561公里,其中:二级白色达到108公里,三级白色达到294公里,四级白色达到159公里,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新建50.25公里的鹤北至名山铁路和5万平方米的铁路中转站;完善客运站场网络体系,建设名山、太平沟等客运站以及名山凤翔镇等货运站场的建设项目;加大水运码头建设,抓好萝北港码头改扩建、大中型气垫船购置等项目。2015年,陆路客货运实现舒适化运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规范、设施配套的客货运输站场网络;水路实现运输船舶标准化,基本形成水陆联运的港站、装卸疏运相协调的水运系统。

第十章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原则,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制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为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服务。加大财政支持,采取财政贴息、资金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各领域的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大金融支持,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和银企洽谈会,推动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机构扩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积极创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育壮大非公有制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向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发展,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大集团开展跨国经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力量。注重激活内资,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高校毕业生等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进一步壮大我县非公有制企业。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有技术、有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项目研发合作,在石墨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所把研发基地、实验基地建在萝北。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研发新产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

(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政策环境。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收费单制度、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减少审批环节,降低经济运行的制度性成本,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强化队伍建设,争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服务纳税人。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为企业提供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主动深入到经济建设中,对新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解决;主动为项目投资人当好后盾,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解除后顾之忧。优化法制环境。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重点治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安全的环境,做到使投资者放心、工作安心和生活舒心。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乡镇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让进入园区的投资者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对重点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着力打造信息管理、招商洽谈和技能培训三大服务平台。

(五)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树立环境招商和载体招商的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产业招商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资源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相配套的加工和服务的大项目;重点吸引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中直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萝北投资兴业。倡导全民招商和专业队伍招商,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兑现奖励相结合。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对引进的重大项目跟踪协调和服务,促使项目落地生根,切实提高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效率。,提高人们重商、亲商的意识,真正形成全民招商、引商的氛围和共识。到2015年,招商引资累计完成7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第十一章 加强县场局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明确区划,以区域发展一体化为路径,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为突破口,以建设具有优势竞争力的项目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本着优势互补、各展所长、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促进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一)促进与周边县场的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区域现代农业建设,依托我县与宝泉岭农垦管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相毗邻的地域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共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区域内中小河流的治理,加强场县接壤堤防联防、排水工程衔接和灌区用水调配,确保区域内防洪安全、排水畅通和灌溉用水需求。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承包、入股等形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区域知名品牌,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借助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标准化作业程度强的优势,开展农业机械化代耕合作,通过联手组建新型农机作业合作社等方式,扩大农机具服务范围,进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扩大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向县属农村推广农场的先进农业耕作方式、农业适用技术和栽培模式,引导农民积极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农业产量。加快推进区域项目建设,与宝泉岭农垦管局及经济开发区、鹤北林业局及林木加工园区、共青农场及工业园区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联手开发项目,共同抓好肉业、酱业、乳业、药业、林木加工等一批重大县场合作项目。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联合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区域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快发展区域社会事业,区域联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的学生自由择校并可就近上学,教育机构之间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区域内进一步加强人才交流,实行干部交叉任职和互换挂职锻炼;区域内医院进一步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医疗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区域内文化体育场所实施全面开放,推进文化交流,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联合建设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加大区域内鹤北红松林国家森林公园、水莲湿地的保护。到201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

(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率先在全省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县”为契机,深入实施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现代化农业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区域共建一体化)“八大战略”,在创新体制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等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到2015年,实现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乡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城乡社会管理更加规范,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十二章 加快生态县建设,推进节约环保型社会发展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把萝北打造成国家级生态县。

(一)加快生态县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更新和人工抚育,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草甸、湿地生态区,通过实行轮牧、休牧、禁牧和“三化”(沙化、碱化和退化)治理,进一步扩大草原面积,恢复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全面禁止开垦湿地行为,加快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加强肇兴鲟鳇鱼自然保护区、龙江三峡国家森林公园、鹤北红松林国家森林公园、兴安大峡谷地质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系统监测和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管护能力,进一步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搞好城乡绿化,在重点做好县内山地绿化的同时,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美化;新建居民小区要按照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设绿地;城镇、乡村主干道和街巷道两旁做好绿化工作。到2015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体系基本建立。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化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继续实施矿产集中开采,合理分配资源,进而避免开采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发生。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年度计划机制,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用地标准,加强用地和节地的责任考核。加大水资源节约力度,合理分配生产和生活用水,强化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递减4%。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工程、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化学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工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畜牧养殖小区环境治理工程等建设项目。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草原、绿地的覆盖率,增强固碳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完善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健全环境保护的科技和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到2015年,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削减10%左右;烟尘、粉尘削减5%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第十三章 加快科教人才兴县步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强科技研发能力。以石墨研究中心为依托,完成3-5个石墨深加工产品及生产工艺技术攻关;研发4-6个新中成药品种;实施新型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生物饲料科技攻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围绕主导和新兴产业,加快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职业教育招生链,实行职业教育教师聘任制,培育2个优势职业教育专业,开办专业特色班,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同时,抓好民族教育、校外教育、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我县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到2015年,建设1所省级示范化高中、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办好2所初中、4所小学和3所乡镇中心小学及1所优势专业的职业学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建1所县级幼儿园、2所乡镇幼儿园,维修加固现有幼儿园;对高中教学楼、食堂和宿舍进行维修、加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培养战略,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作用。强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建立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体系。到2015年,使全县人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吸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萝北人才市场的投入,实现与省内外人才网站的链接,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重点引进人才目录,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信息桥梁。重点引进、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研发、企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积极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全县重大科研、生产和科技推广项目。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依托省内外各高校以及新建县党校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采取委培、代培、定向培养等方式,为我县石墨、水泥、肉业、粮食深加工等主导优势产业储备充足的技术型后备人才。充分发挥特殊拔尖人才奖励资金的作用,向工业生产科研一线倾斜,重点奖励在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上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着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突出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医院住院处、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社区预防保健服务门诊、村卫生所等设施。维修中医院门诊楼,完善中医院专科病房,成立全县“120”急救中心和体检中心。到2015力争创建1所二级甲等医院。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和公立医院等五项改革工作,开展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继续围绕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全面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健康教育社会效益。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医疗救援应急能力。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比例。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倡导无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镇)。

(五)稳步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龙江幸福宝贝、阳光计生维权等项目,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开展计生关爱项目,帮扶计生贫困家庭300户;落实好城镇下岗、无业人员独生子女费兑现政策;新建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和一批行政村计生服务室;更新县乡计生服务站医疗、宣教设施。到2015年,全县常住人口控制在9万人以内,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1%以上。

第十四章 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重要调控目标,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调整就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建立政府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统筹城乡就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向外转移;加强政府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终形成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0%,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抓好5120平方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1800平方米的就业实训基地、3000平方米的人才综合楼等建设项目;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养老费收缴率,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实施“八统一”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城乡低保群众医疗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因病致贫、低收入家庭、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救助制度,大力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扎实推进城乡老龄事业的发展;继续巩固双拥模范县成果,做好军民共建工作,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每年按上年度基数的5%增长,纳入财政预算。努力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采取自谋职业和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城镇退役士兵;进一步开展保险扩面工作,重点抓好县属内新建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的入面工作,建立综合联动和依法扩面机制,不断调整扩面重点和优化扩面措施;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第十五章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事业。在深入挖掘金清、知青、俄犹等六大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萝北县图书馆,完善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同时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切实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体育事业。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新建2处室外网球训练场、1个室内训练馆,加快农村健身小广场建设,到2015年,50%的行政村建有小型运动场,新增全民健身路径20套;发挥体育馆作用,经常性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依托旅游名镇和黄金古镇建设,策划举办“铁人三项”暨穿越峡谷、畅游三峡、山地自行车拉力赛和徒步雪地穿越等现代户外运动,提高萝北知名度。

(二)稳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十二五期间,坚持正确导向和传达社情民意相统一,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到2015年,实现三网融合,在主要楼区进行数字化传输,实现网上IP电话业务;实施城乡电视数字化改造,实现双向传输;实现光缆村村通,有线电视增至86套;无线覆盖节目达到电台8套、电视台八套,实现与场局联网。在软件建设方面。组建电影服务中心,每个乡镇配置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成立一个专职放映队,使农村群众每月至少看到两场电影。更新录、编、播、发射等设备,实现全部高清、数字化。

)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方针,以推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切实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为目标,充分发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作用,推进全县妇女工作全面发展。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卫生健康权利、社会福利保障服务和生存环境与法律保护,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015年,争取成立以妇女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10个、种养殖大户100户;举办各类妇女培训班20期,培训妇女2000人次;县、乡、村建立家庭教育网络达80%;实施“春蕾计划”,帮助300名贫困女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各乡镇、村屯设立妇女维权站、维权点达95%以上。

(四)扎实推进气象、地震事业发展。以公共气象、公共地震和安全气象、安全地震为发展方向,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强化气象、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短时预警应急平台和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地震震灾预测、应急用品储备库及指挥中心等建设项目,切实提高气象、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不断加快气象、地震的科技创新,建设从监测、预警到防御的气象和地震现代化体系,提升气象、地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

(五)稳步发展档案管理事业。以争创国家二级档案馆为总目标,积极开展留住“萝北发展记忆”工程和深入推进民生、工业企业、乡(镇)村两级档案建设工作。注重抓好服务手段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基础档案数据库建设。“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建筑要求,计划新建一座16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萝北县档案管理综合服务楼,最终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人员专业化。更好地发挥档案在构建和谐萝北中应有的作用。

(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和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活动,强化源头治理,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县、乡两级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

(七)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五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县,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强公安、司法系统的业务用房以及人民武装部后备力量军事和营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支持边防部队建设,构建信息化边防,确保边防稳定。巩固“平安县”建设成果,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第十六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抓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构建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水平。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司法权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

(三)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政府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为更好的完成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分明、推进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机遇意识。“十二五”期间,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一系列扶持政策,自我加压、埋头奋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进发。

(二)进一步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目标,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县规划主管部门要跟踪分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加强向政府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负责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 跟踪分析。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计划与规划衔接意识。发挥《萝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统领作用,把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实施的连续性;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必须与总体规划衔接,保证重点领域规划目标的实现,形成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总体规划的合力。经过专家评审的重点专项和区域规划,报规划主管部门,与总体规划衔接后下发实施。

(四)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评估意识。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总体规划由县政府组织评估,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当经济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使经济运行偏离规划目标太大时,县政府及时调整方案,报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

同时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管理、金融保险、博物馆、统计、信访、通讯、森防等各项工作,使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县未来五年到十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萝北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主办单位:萝北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萝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68-6831033     E-mail:lbxzfwz@126.com

Copyright ©2021 Luobei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4210001 备案序号:黑ICP备06006174号-1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公网安备案 23042102000004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1-87212377 举报邮箱:hlj12377@126.com